数据道德

【百度汉语】道德:一定社会阶段形成的通过舆论约束人们言行的准则和规范

我们常说数据治理是一种思想,一种方法论,而约束思想的是道德,数据道德即用以约束数据的采集、存储、管理以及使用。

大数据兴盛的发展冲击着传统行业的同时,也冲击着道德伦理。在灰色地带,大中小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穷尽数据的价值。我认为当下社会阶段的数据能力需要指引、保护和规范,提高大数据的认可度,数据道德的提出,原则上是希望数据行业能够建立起自己圈层的职业道德标准。

全球最大的咨询公司 Accenture 提出了数据道德指南的十二守则:

  1. 最高守则:尊重数据背后的人

  2. 追踪数据集的下游使用

  3. 尽量让隐私和安全保护达到期望标准

  4. 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决定了数据使用的结果

  5. 尽可能向数据提供者解释分析和销售方法

  6. 注意,不要仅仅为了拥有更多数据而收集数据

  7. 数据是一个工具,可以涵盖更多人,也可能排除一些人

  8. 遵守法律,并明确法律只是最低标准

  9. 数据专家和从业者需要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从业资格、专业技能缺陷、符合职业标准的程度,并尽量担负同伴责任

  10. 设计道德准则时,应将透明度、可配置性、责任和可审计性包含在内

  11. 对产品和研究应该采取内部、甚至外部的道德检验

  12. 设立有效的管理活动,使所有成员知情,并定期进行审查

十二守则核心的观点从3点出发:数据人的自我要求、杜绝数据的滥用、数据的隐私。

自我要求。作为一个从业者,对此感触颇深,国内数据岗位缺乏统一的度量衡,而代替开发技术的概念理论,模糊了高中低端的水准。在面试过程中经常能看到30多岁的数据从业者对理论一无所知,却又长期担任数据管理岗。能够理解这是国内环境与社区的匮乏,但参考资料对于现阶段的发展而言依然足够丰富。并不是说缺乏理论就不行,但没有理论支撑,没有理论去标榜自身的行为,光凭借经验是不能承担起整个产品或项目的设计。

杜绝数据的滥用和隐私保护。这两点已经司空见惯,但正常不代表正确,APP几近疯狂地把采集来的用户数据穷尽使用,而选择性忽略这本属于个人的隐私内容。

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使用过今日头条产品,明显感到推送内容符合我的日常,甚至没有在上面查看或搜索相关信息,但录音功能已经把我平时的交流记录下来。从结果而言我得到了很精准的信息,可结果导向是无视成本和过程的,从个人出发,我并不希望我的生活如此透明。如果在用户须知中能够明显地提到语音采集,我的接受度会高很多。